English Italiano 登陆邮箱
当前位置:主页 > 科研要览 > 科研成果 >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研

时间:2017-07-28 17:24编辑:admin

2016年10月15日,武汉理工大学张安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开题报告会邀请了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康灿华教授担任专家评议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董泽芳教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副主编姜嘉乐教授,武汉大学黄明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陈廷柱教授担任成员。课题组成员和教科院部分师生40多人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专家组经过审读材料,听取课题负责人的报告,认真评议后,形成如下评议意见:

   1. 项目选题具有前瞻性。紧扣“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研究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实困境、范式创新及转型的机制与路径,不仅能够起到工程教育改革的理论引领与指导实践的作用,而且还能从宏观层面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订与落实提供参考建议,也可以从微观视角为解决现实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和具有适切性的对策。

   2. 项目研究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得当且具有可行性。课题将实证研究及理论研究方法相结合,运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实证方法,同时运用比较研究、量化及质化研究方法,围绕构建适应“中国制造2025”需求与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高等工程教育范式”及创新教育体系这个总体目标研究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转型的关键要素以及各要素转型的要义等六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研究内容充实。

   3. 项目研究中的拟创新点比较鲜明。课题探索提出了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背景的工程教育“整合式”转型发展过程和由四个体系构成的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以基于系统论、人职匹配理论和集成创新理论的视角,构建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发展的结构模型,尝试提出高等工程教育由“科学范式”向“工程范式”转型的“四种机制”和“四维路径”的思想体系。

   在讨论中,开题专家也提出了完善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意见,主要包括:第一, 加强工程教育转型的内涵及其与“中国制造2025”的关系研究;第二,适当缩小研究范围,更加聚焦高等工程教育转型的关键环节与要素研究;第三,吸纳本校工程学科有关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评议专家组经过评议,一致同意通过开题。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文化部方位图|版权保护|免责声明|访问分析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教育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卫路杜仲公园内 邮编: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