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Italiano 登陆邮箱
当前位置:主页 > 科研要览 > 学术前沿 >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范式与中国路径

时间:2017-07-31 14:03编辑:admin

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吹响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冲锋号。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仅深刻影响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也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着“内在支撑”,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推进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把握住了新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枢纽”。

  在历史与时代的双重坐标中审视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处于历史与时代经纬的“交叉点”上。从历史的纬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性跨越,让加速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备了应有的条件。从时代的横向坐标看,“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亟需建设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流大学,为重大科技原始创新和文化繁荣提供“动力引擎”。发展条件与重大战略需求的交汇,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仅具有“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而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范式”的凝练、“中国道路”的抉择提供了重要遵循。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具备了加速起飞的现实基础。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产业创新驱动需求及成长平台等。在经历了“211工程”“985工程”后,我国重点大学的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已经初步建成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提升,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条件、生源基础、办学硬件及发展生态等。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历了集结、整队、布局及初步建设后,开始了由“集结号”迈向“冲锋号”的全新历史阶段。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承载了加速实现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就国内发展现状而言,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带来的体量优势正在全面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质量优势转化,世界一流大学所引领的技术与理念创新成为新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最重要动能,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保障。就国际发展环境而言,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的尊重、理解与认同,需要有一批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高举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旗帜,展示中国先进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先进文化的国际亲和力与影响力,占领国际舆论的高地,用文化软实力去消减、软化与磨合国际竞合格局中的“硬冲突”,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国家的硬实力一起协同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强国形象。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走中国自己发展道路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阔步前进。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的国家等三重叠加背景下探索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多种复杂因素的糅合,为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了特殊的发展优势、发展环境、发展条件,支持着中国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形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经验”。

  建设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核心是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建设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国际通行标准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国际通行标准”与“中国特色”是形神兼备的关系。“国际通行标准”建构了一流大学的“形”,“中国特色”则建构了一流大学的“神”。“国际通行标准”对于师资结构、学术贡献、教学成果、基础设施条件、国际化程度、办学经费等方面的要求,是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必须遵循的标准,中国大学要在可比性指标上赶优争先。同时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做到“国际通行标准”与“中国特色”的紧密结合,立足中国道路、体现中国国情、传承中国文化、回应中国需求、彰显中国愿景,重视民族优秀文化、国家政治体制与高校治理结构改革、经济社会重大转型赋予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内核及时代使命。当前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中国特色”主要有四层内涵。

  一是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建设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思想引领、精神动力与组织保证,这既是国体与政体的基本要求,更是形成共同理想、汇聚办学力量、加速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独特优势。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

  二是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院长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文化部方位图|版权保护|免责声明|访问分析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教育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卫路杜仲公园内 邮编:100024